李镇西 - 2010/1/20 20:03:00
各种消费者保护协会的成立,以及多年来国家在相关消费者维权的宣传推广工作,使得中国的消费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。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,中国的消费者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了。
但是,这为了打击竞争对手,一些不法商家却钻了这个“维权”的空。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著名厨具品牌菲仕乐被告事件。
案件本身非常简单:
一位西安的消费者,花八百块钱买了菲仕乐的一个迷你锅,后因怀疑此锅并非德国进口的,于是该消费者将菲仕乐告上了法庭,并且劳师动众要召开新闻发布会等等。
只要智商正常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者维权,而是一个由竞争对手利用消费者维护这个空子蓄意策谋的一起冤案。
这个西安张先生的行为着实让人有些无法理解:
首先他将品牌告上法庭,涉及的金额只是一个八百来块的产品,要求赔偿的金额也只不过四千多,并且该产品并没有给其带来安全事故,甚至是没有任何使用上的质量问题,他单纯是因为怀疑这个锅不是从德国进口的,于是展开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“维权”行为。
特别是在菲仕乐在法庭上出具了海关进口的各种票据、法庭终审判定驳回了张先生的诉求之后,张先生继而召开新闻发布会,扩大此次“宣传”,他的目的很明确,那就是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对该品牌产生怀疑。所以他要的并不是胜诉,而搞混一池清水,让人不明真相,而他也就达到了损害品牌的目的。
毕竟绝大部分的群众,一看到有消费者个体状告品牌,就会先入为主地想像是企业产品质量的问题,并不会去深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更不可能会想到这是竞争对手设计的一场陷阱。
还原案件本身,这事情简单到让人无法理解: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会为了因为产地问题,而将企业告上法庭、召开新闻发布会?这真是件匪夷所思的“维权”事件!
在这个事件中,我们不免会质疑张先生的身份,和他背后那个支持者到底是谁?